冷少农烈士故居位于瓮安县城南,为全木结构,正房四立三间,厢房各三立两间。青瓦屋面,石铺天井,青砖院墙,故居保存完好,1985年11月,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88年3月命名为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2010年3月,批准为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。
冷少农(1900—1932),原名肇隆,瓮安人,1923年,从法政专科学校毕业,先后任《民意日报》,贵州筹饷局紫云、开阳印花税督催员等职。在此期间,广泛接触社会各界,了解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真情,目睹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。他断言:“军阀残暴必败,革命事业必成”,并毅然弃职返乡。1925年,全国革命运动已形成,冷少农南下广东投身革命,报考黄埔军校。毕业后,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分配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周恩来主任办公室,担任秘书。大革命失败后,根据周恩来的指示,冷少农隐蔽了党员的身份,到南京从事地下工作。
冷少农在黄埔军校时,何应钦是黄埔总教官,二人为师生,同时又是贵州老乡,凭借这两层关系,冷少农顺利地打入到何应钦身边,任总监部和南京-秘书。冷少农曾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军事秘书,又是国民党行政院军政部长、陆军总监部总监何应钦的秘书,但他真实的身份却是中共地下党员。 1929年冷少农根据周恩来的指示,在南京石将军巷10号建立中共地下联络站,联络了郑仲坚等贵州籍具有进步思想的军人。利用各种关系收集情报,并发展国民党中央陆军学校的瓮安老乡舒葆初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冷少农和地下党其他负责人在南京秘密深入军队进行策反,策动了国民党一个营投奔红军。
1931年,何应钦被任命为湘赣“剿匪”总指挥,率20万兵马,对苏区进行第二次“围剿”。周恩来亲自安排埋藏在何应钦身边的冷少农开始发挥作用。
前线战斗还没有打响,何应钦总指挥部的电台密码已经被冷少农送到了根据地,很快,国民党军队的通讯全部被红军破译,联系被红军掌握。为迷惑敌人,保护冷少农等地下党,红军假做是由于破译技巧高明才因此破获了敌人密码,在关于情报战的一本资料中说:“中国共产党在密码战方面表现也不错,他们一开始就注意密码的保密性和破译敌军的密码。相比之下国民党的密码保密性极差,经常被破译,在二次反围剿时红军破译敌密码就起了很大作用。”其实,这是冷少农立下的大功。 为尽快了解敌人的军力和部署,中央下达密令,要冷少农设法0参战敌军的番号、指挥官姓名、兵力、部署和作战方案等绝密情报。前几项对冷少农难度不大,难度大的是部队部署和作战方案。这两件都由何应钦的机要秘书保管,放在公文包里形影不离,而且此人警觉性很高,冷少农几次设法,都没能近身。冷少农根据中央指示,又转入“蛰伏”之中等待时机。 1932年,南京地下党联络站被敌人破获,敌人在搜查时,发现了冷少农的联络信件。何应钦得知冷少农是中共地下党员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国民党的许多高官为讨好何应钦,也纷纷前来劝降,但都遭到拒绝。冷少农在给母亲的信中说:革命“这样的事情是一件最大而又最复杂的事情,我要这样干,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贯注着,非得把生命贡献。”他终于以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。 同年5月,冷少农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,时年33岁。
1950年,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冷少农为革命烈士,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冷少农的故居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